成果名称: 楝科、樟科优质速生树种良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完成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天井山林场、国营新兴县岩头林场
主要人员: 陈晓阳、彭昌操、邓小梅、曾曙才、林家怡、谢正生、周玮、吴蔼民、林元震、何茜、欧阳昆唏、骈瑞琪、丁美美、蓝天、陈环、易贤明、梁东成、叶振华
介绍:    一、 课题来源与背景:本课题《楝科、樟科优质速生树种良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属广东省林业局组织的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
   二、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项目综合运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林学、遗传学、统计学等基础理论,以成年优树萌枝为外植体,采用丛芽发生途径构建出黄樟、龙脑樟和刨花润楠组培快繁及规模化育苗技术。其中黄樟规模化育苗技术达到的指标为:1)无菌系建立成功率达73%;2)增殖系数大,5.5以上;3)生根率高达96%;4)移栽成活率高达93%;5)移栽的组培苗生长快,健壮,出圃快。龙脑樟本规模化育苗技术达到的指标为:1)腋芽诱导率可达76%;2)增殖系数大,18以上;3)生根率高达95%;4)移栽成活率高达90%;5)移栽的组培苗生长快,健壮,出圃快。刨花润楠规模化育苗技术达到的指标为:1)无菌系建立成功率达50%;2)增殖系数为3.52以上;3)生根率高达91%。同时,项目还在多地点开展种源家系造林试验,"适地适良种"开展种源家系及优良单株选育工作。从25个省份106个县(市),总计收集苦楝种源82个,单株种子526份; 从9个省收集我国红椿种源30个、单株种子565份,从澳大利亚林木种子中心引进红椿种源10个;从11个省35个县(市、区)采集自然分布香椿种子,总计收集香椿种源36个,单株种子532份。并建立基因库。通过种源和家系育苗造林试验,根据幼林性状选择,初步筛选优良种源15个、优良家系23个,初选优株30株。
   三、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采用播种繁殖易发生性状分离,难以保持母树高含量芳樟醇高含量等优良特性。采用扦插繁殖,由于母树枝条数量有限、扩繁速度慢,很难满足市场需求。本成果从成年优树采取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可在保证其品种纯正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提供大量整齐的优良黄樟,龙脑樟和刨花润楠苗木,通过优树无性化推广,提高黄樟,龙脑樟和刨花润楠人工林经济效益。项目首次全面收集苦楝、红椿和香椿三个树种全分布区种质资源,营建种源、家系及无性系试验林,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可揭示苦楝、红椿和香椿地理变异规律及其生态学基础,完善这三个树种种源类群划分,为优良种源选择奠定试验基础,并为苦楝、红椿、香椿种子区划与种子调拨提供依据,也为三个树种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育种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利用选育出来的良种进行造林可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
   四、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黄樟组培已通过中试,龙脑樟、刨花润楠组培快繁及规模化育苗技术已较成熟,各育苗基地利用该技术可不受季节限制,大量繁育出健壮,整齐划一的苗木。
   五、 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黄樟组培快繁技术通过中试,龙脑樟、刨花润楠组培快繁及规模化育苗技术已相当成熟,移栽的组培苗生长快,健壮,出圃快,有效缩短育苗周期,为速生阔叶林的营建提供技术保障,有效促进林农收入增加,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速生阔叶林在环保和森林碳汇方面对改善我省各大水系的水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森林碳汇能力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项目营建14个苦楝、香椿、红椿基因库试验示范林,造林面积达1500余亩,林分生长茂盛整齐,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批准登记号: 粤科成登(2)字【2018】0029
登记日期: 2017-12-06
研究起止时间: 2017.06.22
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现代农业
评价单位名称: 广东省林业厅
评价日期: 201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