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高性能电催化剂的设计及其性能调控机制研究
完成单位: 中山大学
主要人员: 李高仁、童叶翔、丁良鑫、王安良、冯锦先、卢雪峰、许瀚
介绍:

    在氢能、燃料电池等能源转化过程中电催化剂面临着如下关键共性难题:贵金属电催化剂价格昂贵、廉价电催化剂催化活性不高、稳定性差等。为攻克这些难题,需解决以下三个关键科学问题:1) 低含量贵金属及非贵金属电活性位点和催化活性的高效调控;2) 催化活性的衰减机制及稳定性优化;3) 高性能廉价电催化剂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的建立。界面效应在调控电催化剂的表面电子态、电子传输、催化反应能垒、中间产物吸脱附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基于界面效应,该成果实现了电催化剂活性位点、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高效调控,建立了高性能廉价水分解电催化剂理性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取得了如下重要进展:

   (1) 在金属电催化剂中,通过引入金属/合金界面,能有效拟制电催化剂的团聚,可优化电催化剂的表面电子态,促进电催化剂对反应物分子的吸附,并大幅提高电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零价态金属的含量,从而实现了电活性位点的高效调控。

   (2) 在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不覆盖活性位点的情况下,提出了在金属羟基氧化物纳米管的管壁中引入金属中间层,形成“三明治”结构的金属羟基氧化物/金属/金属羟基氧化物复合纳米管电催化活性结构单元,利用金属/金属羟基氧化物界面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电子传输能力,优化金属羟基氧化物的表面电子态,大幅降低催化反应能垒,降低催化反应过电位,从而实现了金属羟基氧化物对析氧反应电催化活性的高效调控。

   (3) 通过设计金属/导电高分子界面,优化金属电催化剂的表面电子态,促进电催化剂对反应物分子的吸附,降低催化反应的起峰电势,促进有毒中间产物的高效转化,并使电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保持稳定,从而实现了金属电催化剂在高催化活性情况下的循环稳定性优化。

   (4) 基于上述不同界面效应对电活性位点、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高效调控的基本原理,通过在复合纳米管中设计金属氧化物/金属、金属羟基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导电高分子等异质界面,建立和发展了高性能廉价析氢和析氧电催化剂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批准登记号: 粤科成登(2)字【2017】0245
登记日期: 2017-06-08
研究起止时间: 2005.07 至2015.05
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评价单位名称: 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
评价日期: 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