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广州地区输血传播疾病预警系统的研究
完成单位: 广州血液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
主要人员: 戎霞、付涌水、汪传喜、周振海、赖福才、王秀菊、熊华平、许茹、黄珂
介绍:       输血传播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事关民生的重大课题。虽然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的病原体检测方法的不断引进,血液的安全性已有很大的提高,但输血传播疾病仍时有发生。上世纪末,法国曾出现过一次举世震惊的"血液事件",在法国输血中心接受治疗的2500名血友病患者中,有1200人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因其他疾病接受输血者也有700人感染上了HIV。为此包括前法国卫生部总局局长在内的多名政府官员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美国和日本也发生过因输血大规模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HIV的事件。我国在输血传播疾病方面也曾有惨痛的教训,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输血大规模传播HIV、HCV等。2006年国家卫计委通报,吉林省德惠市有18人因输血感染了HIV;2009年媒体报道贵州省平塘县80人因输血感染HCV; 经输血传播疾病的个例报道更为常见。究其原因一是病毒从感染人体到其标志物能够被检测之前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窗口期"。处于病毒检测窗口期的献血者所献的血液能够通过输血传播。由于不同的试剂和方法病毒检测的窗口期长短不一致,因此可以通过改进病毒的检测方法来减少其经输血传播。另外,在欧美发达的国家,包括我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亦根据不同病毒的流行情况决定是否将其列入献血者的筛查范围,如美国将西尼罗病毒(WNV)和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将HTLV列入了检测范围。我国大陆地区除对献血者开展HIV、HCV和HBV的常规筛查外,尚未对献血者进行其他病毒的检测。
    本项目主要研究建立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和 核酸检测(NAT)后输血传播 HBV、HCV、HIV 和梅毒螺旋体的风险评估,以进一步完善广州地区的血液筛查策略;通过建立广州地区输血传播疾病的网络报告系统和对临床疑似输血传播疾病的调查,掌握广州地区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通过对我国尚未列入献血者筛查的病原体,包括 HTLV、WNV、登革病毒和锥虫(包括非洲型及美洲型)等经输血传播的流行病学调查,评估其经输血传播的风险。广州市年采供血约50余万单位的全血,按每份血制备成3种血液成分,人均输血3个单位计算,每年有50多万人需进行输血治疗。目前人们对输血传播疾病的认识尚不够全面和深入,及时、正确地了解输血传播疾病,包括已列入献血者常规筛查的病原体,如HBV、HCV、HIV和梅毒螺旋体经输血传播引起的疾病和一些尚未列入献血者筛查的病原体,如HTLV、WNV、登革病毒和锥虫(包括非洲型及美洲型)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然后对广大医务人员和市民进行系统的输血风险教育,有利于低危献血者的招募和提高人们对输血风险的认识,评估结果也将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输血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另外,国内尚无全面的输血传播疾病预警系统的研究报道,而掌握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又很有必要,因此,建立广州地区输血传播疾病预警系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亦可为建立全国性的预警系统提供示范模式。
    现项目已按计划完成研究内容,取得的成果包括:①对现行献血者HBV、HCV、HIV和梅毒等检测方法进行了评估,发现核酸检测可以明显地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的安全性;同时证实核酸检测阳性、ELISA检测阴性的标本中绝大部分为HBV,约为0.6‰;另外发现抗-HBc阳性的献血者中存在低拷贝的HBV感染。②建立了临床输血监测系统,实现血站与65家医院血库联网管理,该系统为输血反应制定了完整的处理监测流程,规范了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上报制度和处理程序,提高临床医生和输血医技人员的输血风险意识,同时有助于医务人员更有效地诊断、治疗和预防各种输血反应的发生,也加快了采供血机构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响应和处理。有利于输血传播疾病的监测,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③对我国尚未列入献血者筛查的病原体,包括HTLV、登革病毒、西尼罗病毒(WNV)、锥虫和HHpgV经输血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发现在登革爆发流行期间存在经输血传播的风险(<0.067%),也发现广东地区献血人群中存在HTLV的低流行[0.002%(14/584395)],理论上存在经输血传播HTLV的病例。研究结果发表SCI论文7篇,国内核心期刊杂志论文7篇,已完成待发表论文3篇,出版专著1部(英文版),组织国际学术会议1次,举办相关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或成果推广学习班5个。该成果也已在北京、上海等地宣教和推广。因该项目奠定的良好工作基础,2016年该项目已推广在全省、甚至全国进行研究,"广东省输血传播疾病预警系统研究"获2016年广东省科技计划立项资助,"新发传染病经输血传播风险研究"获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立项资助。
批准登记号: 粤科成登(2)字【2017】0072
登记日期: 2017-03-30
研究起止时间: 2014.07 至2016.06
所属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
评价单位名称: 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评价日期: 20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