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 广东省交通气象再分析产品与观测站区位规划研究 |
完成单位: | 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
主要人员: | 邓华,谭浩波,丁伟钰,胡猛,黄燕燕,钟儒祥,陈蝶聪 |
介绍: | 1.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于广东省科技厅立项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名称为“广东省交通气象再分析产品与观测站区位规划研究”,承担单位是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项目编号2016A020223015。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高速公路也持续快速地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速公路在提供方便快捷的运输方式之外,也对道路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各种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首当其冲,相关部门对此也越来越重视。据交管部门统计,交通事故中多数是在恶劣天气中发生的,如低能见度(大雾)、道路结冰等,此外,由暴雨天气诱发的洪涝、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是交通气象业务发展必不可缺的基础。在国内,截至2014年,江苏已在全省43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建成434个交通气象监测站,平均间距9.9公里,覆盖全省公路交通网。同时,已与交通部门共享1600个交通沿线上视频监控点信息(实景监测)。相应的,安徽省已在31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沿线建设了196个气象监测站,监测密度为能见度要素站15公里间距,其它气象要素站30公里间距,实时监测频率为1分钟。在广东省,由气象部门针对高速公路气象服务建设的交通气象站为8个,相对于国内其它省份,现有布设的观测站远远不具备为高速公路开展气象保障服务的能力,而研发交通气象监测再分析产品以替代交通气象观测站是解决上述现状问题的方法之一。就现有全国范围的交通气象监测产品而言,由于分辨率不高,且没有考虑局地中小尺度环流特征,加上产品相对滞后,因此监测产品的区域应用效果一般。因此,对我省交通气象服务来讲,需要根据我省的实际应用现状,首先建立一套高分辨率的格点化交通气象分析场替代交通气象观测信息,其次从长远来看,应按照《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暂行技术要求>的通知》(交公路发〔2012〕747号)相关要求,在现有的观测站基础上,做出未来交通气象观测站的建站规划,分批建站。 2.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项目获取2014-2018共5年的广东省国家气象站、区域气象站、风廓线雷达站的观测数据,利用考虑背景场和背景误差的逐步订正客观分析方法构建再分析资料算法模型,获得广东省道路交通精细化气象再分析产品,包括路面温度产品、能见度产品、风速产品和小时降水产品,并基于此分析获得了广东省小时降水、风速的极大值以及温度和能见度的极小值分布区域,同时分析获得了强降水(小时降水量超过20mm)、强风(6级以上大风)、地面低温(地面2m温度5℃以下)、以及低能见度(能见度1km以下)出现频次的高速路路段图谱。(2)分析交通气象站建站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地形、高速公路结构、交通灾害隐患信息和气象条件。利用受气象因素影响敏感的路段图谱分析气象敏感区,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分析地理位置敏感区,利用交通气象普查数据获得交通事故敏感区,综合考虑各个敏感区,确定交通气象站建站位置,形成广东省交通气象观测站建站规划。其中,气象观测站根据气象代表性和服务功能定位可分为局地站和普通站,其中局地站根据根据观测项目的不同,又分为能见度局地站、路面温度局地站和大风局地站。根据规划,全省共建交通站244个。 3.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项目获得“广东省交通气象业务平台”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7SR074185,证书号:软著登字第1659469号),在中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2名课题组成员晋升气象高级技术以上职称。 4.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通过本项目研究和分析,可得到全省交通气象观测站区位规划研究报告,对未来全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设交通气象观测站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信息。 5. 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项目产出的广东省精细化交通气象再分析产品将直接应用到广东省交通气象服务平台中,在交通气象灾害预警中发挥效益,为省交通管理局、公路管理局、各市交通管理大队及省内高速公路运营公司的管理提供直接有效的气象信息,减少由于气象条件导致的社会和经济损失。 6. 历年获奖情况:无。 |
批准登记号: | |
登记日期: | 2024-11-11 |
研究起止时间: | 2016-01-01至2018-06-30 |
所属行业: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 地球、空间与海洋 |
评价单位名称: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评价日期: | 2021-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