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近海营养盐变化对浮游生物C:N:P比的影响
完成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主要人员: 柯志新,钟瑜,刘甲星,刘华健,赵春宇
介绍: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项目执行时间为3年。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C、N、P通量分别增加了13%、108%和400%,自然过程中全球C:N:P计量比约为20333:43:1,而人类活动造成的C:N:P计量比约为667:12:1,人类活动已经严重导致了自然界营养元素的失衡。研究大宗营养元素浓度和结构的变化与浮游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内在机制。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拟调查典型海域浮游生物各类群的C:N:P比特征及其与水体营养盐变化的耦合规律,研究水体生源要素比值变化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从生态化学计量平衡的角度探讨C、N、P生源要素平衡与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的作用机理。

    ③主要论点与论据: 本课题揭示了大亚湾POM和优势浮游动物类群的C/N/P元素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证实外源营养盐输入会改变浮游生物的体元素组成。本项目在大亚湾开展了野外调查,并开展了培养实验。1)获得了大亚湾营养盐浓度和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大亚湾水体的N/P比在夏季和冬季平均分别为94和16,夏季表现出显著的相对磷限制;2)获得了大亚湾悬浮颗粒有机物(POM)中C/N/P比特征,POM的N/P比夏季和冬季平均分别为27和18。夏季POM的C/N和C/P比从湾内到湾外逐渐增加,但冬季空间分布差异并不明显。在富营养化情况严重的內湾水域,POM中的碳比例会有所增加;3)研究了不同优势浮游动物类群体内的磷含量,发现不同浮游动物类群的体P含量差异很大,大个体的浮游动物具有较高的体P含量。在大亚湾西北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內湾,浮游动物表现出较低的体P含量;4)开展了不同营养盐浓度和结构对浮游植物细胞内C/N/P比影响的培养实验,揭示了水体营养盐浓度和结构的变化能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细胞内的元素组成。

    ④创见与创新: 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近海营养盐浓度和结构的变化对浮游生态系统C、N、P元素在浮游生物各类群中的分配规律,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角度探讨近海营养盐变动与浮游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机制。

    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4篇被SCI检索收录,研究结果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口头报告交流3次,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人类活动干扰导致的近海营养元素比例失衡对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⑥历年获奖情况: 无。

批准登记号:
登记日期: 2024-07-24
研究起止时间: 2015-08-01至2018-08-01
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评价单位名称: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日期: 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