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脂多糖胺纳米囊泡双基因传递系统的构建及其在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完成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B.KA Cardiovascular Masterminds,Orleans-France
主要人员: 王琴梅、Sayed Nour、冯冲、戴刚、方榕、朱少芳、陈盈、樊午阳
介绍:

    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能向缺血或者炎症组织趋化,且可以分泌多种血管生长因子,促进缺血组织处血管新生,因此被广泛用作治疗缺血性疾病中的种子细胞和转基因载体细胞。基于此,我们在已成功构建高效低毒脂多糖胺纳米囊泡(lipopolysaccharide nanopolymersomes,LNPs)基因载体(LNPs在体外对MSCs的GFP基因转染效率大于95%)、有长期从大鼠骨髓中获取培养BMMSCs及对其进行基因转染的丰富经验、已有pVEGF质粒的基础上。设想以LNPs为载体,以VEGF和Ang质粒为靶基因,以BMMSCs为靶细胞,构建基因传递系统,将其应用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通过体内外转染实验探索该体系在快速建立新的循环通路、有效改善人体器官组织供血不足中的可行性,达到最终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安全高效的非病毒基因传递系统、更安全简便有效的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为经双细胞因子基因修饰的BMMSCs在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主要研究开发内容:

    (1) 骨髓来源的MSCs 的制备;

    (2) 脂多糖胺纳米囊泡(LNPs)基因载体的制备;

    (3) 分别负载pVEGF、pAng 的LNPs 纳米囊泡的制备;

    (4) 表达VEGF、Ang 的MSCs 的制备及表征以LNPs 为载体,制备分别或同时转染pVEGF、pAng 的MSCs(记为MSC-V,MSC-A、MSC-VA),采用ELISA 方法定量测定蛋白的表达量,用血管相关细胞增殖实验验证表达蛋白的活性,研究两种质粒配比的改变对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5) 斑马鱼、鼠体内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实验。1)通过斑马鱼实验验证MSC-V,MSC-A,MSC-VA 促血管生成效应,比较三者差别,及MSC-VA 中两种基因配比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配方用于鼠动物实验。2)通过鼠下肢缺血模型,验证MSC-V,MSC-A,MSC-VA 促功能化血管生成效应。
   (6) 总结:评价上述联合了干细胞的双基因传递系统诱导新生功能化血管形成、治疗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

批准登记号: 粤科成登(2)字【2018】0192
登记日期: 2018-04-28
研究起止时间: 2014.08 至2016.08
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评价单位名称: 广东省科技厅
评价日期: 201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