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4-03-05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13年广东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专利申请授权再创新高、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新突破。有数据显示,广东技术自给率接近70%,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二。
其中,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高,去年省研发经费投入超过1400亿元,全省R&D(研究与开发投入)/GDP上升到2.25%,继2012年突破2%以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其中,珠三角的研发投入达到13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5%,跨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广东配上全球“最强大脑”
340万亿次的天河先导系统运行以来,已经在生物医药、汽车设计与碰撞、动漫、气象研究等领域开展应用,最新资源运用率达到80%
在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校区,有一个“最强大脑”鲜为外人知。这就是目前全球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
“天河二号”落户广州的背后是南粤人紧追科技最前沿的缩影。早在2007年,广州便萌生建设超算中心的构想。几经磨合,2012年3月,国防科大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军民融合式发展,共建广州超算中心。
广州超算中心在中山大学揭牌后,由国防科技大学提供的一套每秒340万亿次的天河先导系统随即开通,投入应用。此后科研人员相继突破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去年5月,运算速度达到每秒5.49亿亿次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10月底整体迁入广州“新家”。
对于“天河二号”最终花落广东,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曾感叹,大科学大计算已经降临中国,广州上马超算中心碰上了一个好时机。“超算中心就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就像道路一样,其本身不可能有太多的盈利,但是它可以带动城市的创新和升级,所以广州的超算中心可以大力支援企业的科学计算要求,能够协助广州更好地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并且可以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步支撑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广州建设。”
数据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整个珠三角以及港澳地区,均有大量的数据运算需求。以广州地区为例,共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76家,产值近120亿元,其均拥有极高的药理试验性数据运算需求。南方日报记者获悉,仅是先导系统运行以来,已经在生物医药、汽车设计与碰撞、动漫、气象研究等领域开展应用,共吸引66个客户,最新资源运用率达到80%.
七成县市通过科技进步考核
最近八年来,广东的科技合作项目累计达2.6万多项,新建院士工作站34家,全省各类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平台总数超过1600家
“我们去年相继与中科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浙江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广东成功引进省第四批34个创新科研团队,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00多人,而最近八年来,广东的科技合作项目累计达2.6万多项,新建高水平产学研合作研究院11家、院士工作站34家、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52家,全省各类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平台总数超过1600家。
除了“引进来”,广东科技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去年广东企业陆续北上,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四川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名校开展校企对接活动,促使一批重点高校的科研成果入粤转移转化。
除了出政策,还要出人才。去年全年,广东新增企业科技特派员555名,累计达到7290多名,形成科技特派团效应。多措并举之下,广东科技基础日渐夯实,基层区县科技进步水平稳步提高。在去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中,广东共有14个地级以上市、82个县(市、区)通过考核,通过率达到71.3%,连续四年保持在70%以上。广州等14个地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萝岗等29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
全国人大代表、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向南方日报记者透露,广东接下来将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以实施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行动为突破口,坚持扬长补短、创新集聚、三链融合、贴近前沿,努力增创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我们接下来重点开展三项行动,一是加快实施阳光再造行动,推动科技专项投入全流程公开;二是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做的都交给市场和企业,科技行政管理减少对具体项目、技术和产品的参与和干预;三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实施一批国家级和省重大科技专项,扎实推进核心芯片、云计算集成与应用、新型电池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粤科技企业总量全国第二
去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创历史新高,突破8000家,排名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占全省比例均超过60%
南方日报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在投入带动下,广东的专利申请与授权也呈现稳步增长。去年全省专利申请量264265件,增长15.1%,专利授权量170430件,增长10.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8990件,增长14.1%,全年累计授权量20084件。有效发明专利95475件,位居全国首位,专利密度(901.2件/百万人)保持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各省份之首。我省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优势明显,全年申请量达到11525件,大幅增长25.1%,占全国比重提高至55.2%,总量是北京的3.9倍,江苏的9.7倍。
科研实力的显著增强反哺壮大广东高新技术企业,使粤企竞争力持续增强。去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创历史新高,突破8000家,排名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占全省比例均超过60%.
胡润排行榜显示,去年广东近四成上榜企业为科技型企业(27家),明显多于江苏(9家)、浙江(8家)、山东(1家)等兄弟省份。近五年来,这些上榜企业家财富积累年均增长40.1%,快于传统产业28个百分点。腾讯、美的、比亚迪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逐渐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受益的还有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据统计,2013年全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超过2800亿元,增长9.5%,占全省规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到11.7%.“十二五”以来,省财政累计投入约35亿元组织实施各类省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辐射带动全省新兴产业发展规模超过5000亿元。
■代表委员议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梁凤仪:
金融科技产业应加速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昭信集团董事长梁凤仪说,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大环境。当前,院校教育和企业人才需求难以对口接轨的现象比较突出。建议教育培训要与实际需求对口接轨,希望相关院校根据国家提出的产业方向设置专业学科,让教育学科适合社会需求。
“融资难,一直是困挠民营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瓶颈。”梁凤仪说,应借力金融创新,推动产业、金融融合创新发展,为持续发展服务。一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使产业、科技、金融结合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金融与科技,是产业腾飞的双翅膀。现代金融服务已是当今世界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促进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能充分释放市场经济正能量,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助推科技创新内动力的同时,为科技中小企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发展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陈瑞爱:
完善法律保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瑞爱说,我国每年都取得数以万计的最新科技成果,其中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成果每年就达3万多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专利实施率不高的问题,在为国民经济发展作贡献方面也存在差距。
陈瑞爱认为,2013年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草案)》(送审稿)针对当前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增了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金融支持等内容,对科技成果转化将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当然,从整个法律保障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比如对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价值的评估审查规定模糊,对企业等科技成果转化承接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界定不明,具体保障措施要进一步加强,等等。在新形势下,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法律层面上改善制度体系建设,根据科技成果转化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作进一步的修改。